劉秋兒的豆皮 9月底結束營業
引自/20140914中國時報A10文化新聞版
文/吳垠慧
工業風逾半世紀老房 在高雄經營文藝空間非易事,劉秋兒的勇氣不只於此,他敲掉所有室內裝潢,讓水泥建築的本體裸露,可說是「工業風」先驅,但也被誤以為「一直還沒裝潢好」,營業執照遲遲發不下來,不知情的客人掉頭就走,就連藝術家也不知如何在坑坑洞洞、「牆沒塗白白」的灰空間做展覽...
> 詳細
~
另類創作 堅持走不一樣的路 「古代文人的紙鎮多用石頭,那是權力的象徵,紙亂飛就用石頭壓住」,劉秋兒再詮釋他繪畫中常見的石頭,無論是藝術或現實生活,他總是找尋公義所在,「台灣曾經歷豬狗不如的辛酸殖民,如何面對被殖民的遺虛、還原本體,是我們要思考的」,劉秋兒如是說。
> 詳細
~
塗抹圖抗系 是對抗也是記憶 「塗抹不只是抵抗,有時是藉由藝術品的方式,作為城市記憶檔案的儲存,而這部分往往被官方歷史的書寫省略或刻意忽略」,作品《在併合20張鐵道影展報刊上塗繪一個粒子》,就以2008年起他參與打狗驛站鐵道保留抗爭運動後,所留下21張「鐵道影展」海報為塗抹素材,也作為抗爭3年的見證...
>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