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宣言&傳單盒



擺脫牆壁束縛,與欣賞者做徹底的擁抱

通常一幅畫掛在牆壁,左右欣賞者的視覺,不會只是圖畫本身而已,像牆壁的質感、顏色、光線、材質都是影響圖畫欣賞時的重要元素。如果今天展覽會場的牆壁,是不可變更或與圖畫的感覺不符的時候,牆面反而成了欣賞圖畫時的最大干擾元素;再者,由於一幢建築物與一幅畫的面積比,往往圖畫容易變成建築體的裝飾物,或一面牆的點綴品…所以擺脫牆壁的束縛,是欣賞純粹圖畫本身魅力的必要動作。

在一般畫廊甚至美術館裡,為了幫助欣賞者能夠更進一步對作品的欣賞,有時候都會播些音樂,以增加氣氛,像這種舉動,其實都不是繪畫本身所能具有的特性,試想,與其放進一些非作品本身條作所能為的,倒不如讓作品本身,帶給欣賞者有觸摸把賞的機會還來的自然直接!

像旗幟、手卷、掛布等,就是經由手、眼乃至全身活動,將圖畫帶離牆壁,進入任何空間而不必接受任何空間條件所拘束的最好例子。

說到這裡,得提作品壽命的問題。一般來說,畫面是經不起多次觸摸的,次數多了,對其作品的壽命,有必然的影響!這個問題,牽扯到材料的運用及創作的目的兩方面。材料運用方面,只要選擇耐觸摸性高的就行了;創作目的方面,就社會功能來獎,可以分成過世、現世及來世三點作說明。像冥紙、偶俑的創作只提供燒毀、殉葬的過程,而不作任何展示,其社會功能是對過世的人、事、物;像木乃伊的創造,只提供靈魂重回身軀時用的,所以根本只有存藏而不作任何展示,其功能是針對來世的人、事、物而為;除這類之外,幾乎任何作品的創造,絕大部分都是針對現世的社會而做的,既然如此,那何不讓作品的一切,包括壽命,展現給現世的社會,與其社會上得欣賞者做徹底的擁抱呢?(在資本社會下,我贊同欣賞者有必要為此付某一程度的票價,或由政府經一制度資助社會性的藝術製造者最起碼的生存條件或考慮社會福利的完備性)

如果認為作品有保存的必要,以現代的科技,也不難完整的紀錄或複製下來,以留給來世社會做一種歷史的證據。但往往作品原本的功能,會因為時代、社會變遷而喪失,或時間累積,容易產生古物價值的功能,被迫淪為商人炒作的奢華商品,像這種現象,只會增加來世社會裡,繪畫(藝術)製造者思想自由的枷鎖,以及社會成本的負擔。


利用當地資源,以切離繪畫形式的統一

在工業革命之後,世界才快速的被揉成一團。假設在世界還沒那麼一致化以前,我們可以到世界各地去看畫展,那每個地區的畫展,在形式上,一定具有相當的獨特性,就像在交通不發達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有非常獨特的文化面貌一樣。但交通逐漸發達的地方,其藝術形式卻日漸統一。這種一致化的形式,將是人類文化開始萎縮的前兆。

從一些人文地理方面來講,造就一個地區特有的藝術形式,其基本條件就是要看那裡的人,如何去運用當地資源。

比如以前台灣的每個自然風景區,都具有自己合理而獨特的自然面貌,如今,經過人工美化後,到處都可以看到一致化的涼亭、欄杆、門口,像這些都是過度利用當時資源(流行物件),而疏忽當地資源所產生形式一致化的例子。

如何才能改善這種因濫用當時資源,所導致全面文化形式被統一的危機?在繪畫方面,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利用當地環境裡頭所生產製造,或垂手可得的材料、工具作畫。因為這類東西勢必多少利用到當地資源,或被當地的社會環境所需求,所以這種東西在這個社會裡,自然構成他藝術母體的地位。

這種藝術母體對繪畫創造者來講,好比萬物根生的大地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利用當地環境裡頭所生產製造的、或垂手可得的材料、工具作畫的原因,而這個原因也正是改善當時資源利用過度,所產生形式一致化的重要力量。

講到這裡,得先回頭來說明這形式先於內容的事實主張。在這個世界裡,不管藝術的內容多麼豐富,沒有形式的存在,內容必然毫無機會展現;好比必須有人的存在,人的思想才得以被表達;也好比看到一棵樹的形式,樹的生命內容才得以被理解一樣。而形式其實也是藝術創作尋求獨特面貌(也是畫家尊嚴)的第一關卡。

然而附帶說明一下這類材料、工具的好處,通常它會比外來的便宜許多,取得也方便,使用時也因為熟悉度高,自然感情倍增,在負擔上,對從事繪畫的人來講,無疑也是一項幫助。


製造偉大作品,何必假借神的巨大嚇人

環顧繪畫史,不難發現一件有趣的事,自古至今,製造大尺寸畫面的作品,通常都不是為人所為的,比如埃及金字塔,塔裡的壁畫是給死去的法老王重回人間時,幫助他恢復記憶用的,不是給人看的;中國敦煌石窟裡的壁畫,也不是人要看的,而酬謝神明,拍神明馬屁用的;教堂廟宇裡的巨幅壁畫,是神降旨要畫工畫上去昭示世人,供世人瞻仰膜拜用的;宮殿裡,那些富麗堂皇的裝飾圖畫,是皇帝、貴族要人民們知道,他們的權勢地位是高不可攀的。

再看看我們環境裡頭,到處林立的巨幅看板,其實那些都是商人壓迫人民,要脅人民投錢送幣用的,想想看,那些早就存在的看板,早就肆無忌憚的侵略著現代不得安寧的社會。今天,人們聲嘶力竭在喊叫自由的同時,人們卻也都無知的,或刻意的在想盡辦法去統治別人、侵略他人……

這種情況美國式的倉庫圖畫最多,也最明顯,因為倉庫畫家們,自認為是英雄的代表,是真理的象徵,無視於人的存在,包括忘了製造者本身也是人的角色。

如果製造作品的目的是以人為依歸,以人體的平等尺寸作為作品的背景心態,必得受到優先考量及使用。

一幅畫面的尺寸,超過一個人所能掌控,又在被設定的範圍裡欣賞時,即會產生被畫面吞噬的感覺,反過來對製造者來講,其征服群眾及自我膨脹的心態將暴露無遺。在擁擠的社會裡頭,實際空間(土地)的有限,眾人皆知,想製造偉大或驚嚇的效果,就拿巨大尺寸的畫面來搞,結果也只是凸顯作者獸性、暴力的一面而已。

最後要強調一句話:「習慣是最容易讓人喪失反省能力的天使」。以欣賞來講,圖畫被當成牆壁的遮羞布,是種習慣;在社會裡,追逐潮流或忍受硬化個人自由,以鞏固形式的統一,也是種習慣;就製造大尺寸畫面的作者心態分析,統治別人,侵略他人以膨脹自己的意識權利,更是種習慣。

而這些剛好都是畫家囤積最久、最深的習慣,被人家說,積習難改……

(原題為「背叛最習慣性的繪畫形式」,1991年1月隨「繪畫秀」現場發送。)





正在進行中 . 檔案目錄 評論 . 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