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雅君/人類曾經以為從現實標本中可以搬動現實




人類曾經以為從現實標本中可以搬動現實-看山4
引自/facebook 
文/秦雅君


「人類曾經以為從現實中去微分切割再製成標本是可能搬動現實的,但頂多只能流入象徵的資料夾裡作為一款象徵性的封存而已。標本只能呈現歷史乾涸後的片面真實,但有時解讀它的時候,也經常是牛頭不對馬嘴;它總以偏概全或妄想真以一粒沙能看盡天下。

這展覽是把2017年在宜蘭現場每木拍攝而來的照片,視為『真實』的另一款標本,但它確確實實無法聲明標本攝製前的原物歷史真相;儘管它們不是實物切片標本,可應該也能說是全景影像的虛擬標本吧?不是從原實物截取下來的標本,就無法給予原本實物作為真實延生的價值,是吧?是嗎?看待這些照片無法對於原本實物產生意義嗎?當然不是!因為記憶、想像,當代的科技發展,虛擬的一切早就重重的衝擊到現實的一切了。」(劉秋兒) 

2017年年中,我和好友洪榆橙在宜蘭中興文創園區合作了一個展覽「零元製造」,誠如這個直白的展名所要求的,我希望受邀參展的藝術家透過零花費的方式完成其創作,雖然打從一開始我和藝術家們並沒有覺得這是個簡單的任務,但整個過程裡接連遭遇的天災人禍卻還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到如今其依然是我的策展經驗中打得最辛(心)苦的一場……

彼時每一件作品的生產過程都有著特屬於其自身的坎坷,卻似乎只有一個得以成為活進未來的過去,那就是劉秋兒的《賴春標》。

秋兒當時在前身為中興紙廠的園區裡發現了在整地時被挖出的上千支木材,極可能是之前紙廠未(赴)使用的原料,當時這批木材預期的命運就是被當成廢棄物清運掉,秋兒由其所萌生的計畫是以幾近徒手的方式將這些木材一支支羅列在近千坪園區入口的水泥地上,並為它們賦予編號的名稱,就像是對待一具具生命已然消逝的個體。

一邊構想這個計畫一邊查詢歷史資料的同時,秋兒發現了一位在80年代末投入台灣山林保護的熱血記者賴春標,了解到是在賴春標鍥而不捨的追蹤報導之下,才引發日後的山林保護運動與相關的法令修改,當時很幸運地透過朋友聯繫上了賴春標本人並與其多次訪談,之後為表達對賴春標的致敬與感謝,便以其名作為作品的名稱。

秋兒花費一月餘的光陰與勞力所布置的戶外場域,在展覽開幕前迎來中颱尼莎,讓我們一度面對是否要接受違約的後續懲罰撤下這件作品以避免其可能造成的災害……結果頗令我們意外的,颱風之後廣場上的六百多根木頭幾乎全數駐留在藝術家為他們給定的位置上,不敢說真的都是基於這件作品原本就具有如此強韌的條件,我還是深深覺得有種被默默關照的幸運。

在「零元製造」展出的期間,在自我紀錄其創作計畫的過程同時,秋兒已開始構想藉此所發展的下一個發表計畫,也就是現下正在高雄弔詭畫廊進行布置的「劉秋兒-看山4」。

相隔一年餘,很高興我們終於可以在秋兒的展場裡笑著重逢。



正在進行中 . 檔案目錄 評論 . 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