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朋友搬到國外居住,留下好幾塊畫布給我;過了很久自己才明白,其實這些畫布有一款「預備」的姿態;它正面都塗佈了一層厚厚的底膠,使表面布紋毛細孔給消除了大半,這樣才不會讓顏料被過度吸入畫布的纖維中,使作畫的人可以省顏料、省工時,不致令人陷入運筆用色都覺得困難重重的處境。
為了繃緊畫布,除了垂直與水平的主要框架構成外,通常尺寸稍大一些的畫布,為了穩固結構,還經常會增加45度斜角的支條給撐在四個角落;這框架的構成材料是否可能影響畫布的觀感,或可能使畫布變成有固定某類尺寸在生產,而且也連帶生產出它的厚度,這訊息似乎隱約透露了繪畫類型的控制。
為了繃緊畫布,除了垂直與水平的主要框架構成外,通常尺寸稍大一些的畫布,為了穩固結構,還經常會增加45度斜角的支條給撐在四個角落;這框架的構成材料是否可能影響畫布的觀感,或可能使畫布變成有固定某類尺寸在生產,而且也連帶生產出它的厚度,這訊息似乎隱約透露了繪畫類型的控制。
空白的畫布邊緣,側看起來都有一款明顯厚度;如果將畫布翻到背面來看,原來的的厚度會突然陷落成一款深度。「背面」這詞雖有負面性意涵,卻都指出同為一個物件或事件本身不被看見的另一面形容而已,譬如月球背面,因為地球人看不到,總想像它比較神秘甚至黑暗;平常看一幅畫作的時候,也會令人有類似的背面想像。
把畫布反面來畫,確實是在對原畫布進行一款揭秘動作,但我發現即使把畫布背面的神秘給揭露了出來,卻同時也正在製造一款新的背面,儘管它只塗佈了底膠僅空白一片;但那看不到的新背面,會被認為有新的狀況,事實也不無可能,所以它會形成新的神秘黑暗,會產生這款感覺,只因為沒辦法即時看見;無法即時看見就變成不解的主要原因。
至於在反面塗抹了什麼,也許圖像本身會有巧合或讓人推理解釋之處 ,但我更興趣的是它的不解,不解釋也好、不瞭解也罷;事實上我們生活中有非常多不解的事一直在那裡和一直在發生,可是也不會因為這樣而無法繼續生活下去,甚至我們還能穿鑿附會給予神化和信仰、當然也能置之不理;「在一塊朋友送的畫布背後描繪一樁不解的事」,令人好奇的是在人類的世界裡,既不解又能描繪,既不解也能講到跟真的一樣。
註:感謝子傑邀約參展這次的台北藝博會之《知識、獸跡與道路》的展覽 我很喜歡他這個展覽主題 感謝視盟團隊 感謝秉儒協助 哈 我這次是展出一幅朋友送的‘畫布’ 這是今年我唯一完成的一幅畫作 這展裡還有其他非常優秀的年輕藝術家作品呈現 希望朋友們可以親眼看看和指教噢!
~
時間:2018.10.26-10.29
地點:台北世貿一館
名稱:在一塊朋友送的畫布背後描繪一樁不解的事
編號:抗5-012b
尺寸:79.8x79.8cm(未框)
時間:2018.10.26-10.29
地點:台北世貿一館
名稱:在一塊朋友送的畫布背後描繪一樁不解的事
編號:抗5-012b
尺寸:79.8x79.8cm(未框)
~
> 對訊息與真實的描繪(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