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使自己開始感受藝術和喜歡藝術,可能因為它有上述的「明確目標」,使年幼心裡不必裝備太大技術能力,和負荷過多複雜的經驗哲理,便可以和許多歷史中的藝術大師「心神交會」。「臨摹」,個人也可以分成從0到100比度的「像階」,譬如0是根本不像,到100是根本一樣,這中間就有許多漸變的「像階」;如果這樣分析它,「臨摹」的結果就能有比較科學的說法,譬如你這張畫得有85分「像」等等,當然,「像階」的刻度真要畫分明白可能會碰到許多麻煩。不過這裡會有一個發現,繪畫如果設立一個前提叫做「臨摹」,那大家要畫到接近0或100像階的畫,應該最為困難。以這樣方法去看自己「早期」有關臨摹的作品,她們大部份應該會座落在25到75之間吧;想練「功力」的畫作應該會偏向75,純「好玩」的應該會偏到25。
得75的會有接近「明確目標」的成就感,得25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感,尤其這種驚喜感能充滿許多自由的滋味,在那升學主義掛帥的年代,心靈上特別受到這滋味的誘惑,也因為這樣我開始喜歡上畫畫。在臨摹的過程裡,達成「明確目標」後的成就感逐漸會被「抄襲」的陰影所掩蓋;但從中體悟(也可能誤)的描繪技術可能已經能夠轉用到生活裡的風景、人物或其他。所以,隨著生活閱歷和心智的成長,「臨摹」的對象慢慢會變成生活中的事物,甚至於「臨摹」的概念就隨著時間會慢慢趨向0的像階,而那可說是另一處浩瀚的星際了。
> 想像 (1972-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