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抗系1-書




這本影印版144頁的小書,敘述著愛河三角洲100年前是如何因為都更而消失,而如今已變成一塊看不見的實體,而這些與時俱在的空間卻如白蟻的路徑,曲折如迷宮般消溶在任何一個隱語的訊息之中。



目錄

尋走愛河三角洲&暗物質的描繪 p007
<先談前提> p009
    1.豆皮文藝咖啡館 p010
    2.行走的學校 p011
<計畫17> p012
    1.美學遍佈之實做部份 p012
    2.備註 p016
    3.作業 p017
<後續蟲洞> p027
    1.打狗之顱 p027
    2.從B17到超B29 p028
    3.1945前 p030
    4.1945後 p032
一百張訊息塗抹 p034
L的過去作品 p135



序-尋走愛河三角洲&暗物質的描繪

從一條河流的「重力透鏡效應」觀察,似乎可見權力根管和商品甬道的脈波... 這次展覽<尋走愛河三角洲&暗物質的描繪>,試著表現人在物質世界裡,其生存支配的意識造型。如一條河流所沖刷出來的河道、河床等形跡,似乎雷同權力與商品在社會所沖刷而成的結構與通路。是左河還是右河當道,似乎全憑原初設計者一念之間的決定,可能毫無來由或因應當下的一時考量,卻在成形之後可以有滔滔不絕的說明;這就為何「文化」是在什麼身份之下,將被什麼身份給充分框架,內容將因為身份的感應而呈現不一的對照而已。在這樣前題之下,「文化」變成官眼裡的權力渠道;在商的眼裡又是商品通路條件。這麼說好了,「文化」在官場裡就是所有物資的總體流量,能夠掌握這個流量的樞紐,等於掌握了這個權力產出。其在商場裡就是所有商品通路的控制。其在商場裡就是所有商品通路的控制。無疑的,那都是看得見的「物質」,但那只是宇宙(社會)所有物質的一小部份露白,看不見的「暗物質」可能才是主體。

<愛河三角洲>
在高雄愛河的出口處,所積累的一塊大沙洲(島),其形是一微傾東北30度的幾乎等邊三角形,三個角的斑點,分別是苓雅寮(海邊路灣三多五路處)、濱線最末端(鼓山一路接濱海一路處)、鹽埕頭(北斗街接河西路處)...左河在日治時代被都市規劃成一條直直的大排水溝;保留右河,則成為今日所見的愛河。這沙洲後來被稱為「鹽埕埔」,即今日的鹽埕區。

<暗物質>
不管使用什麼樣的望遠鏡(媒體)都無法看到(清)一種特殊物質的形跡。但是,其重力會對各種天體(社會)運動產生極大影響...這種「看不見的支配者」存在於宇宙(任何一個角落)中,它就稱為「暗物質dark matter」。它是誕生恆星(明星)、星系(潮流)的重要實體。(Newton62-201212.p37)




>  尋走愛河三角洲-圖抗系1  






[ 圖抗系SoulResistSytem 

正在進行中 . 檔案目錄 評論 . 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