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性上用語言文字來否定事情比較容易,如罵一個人"你不是人",用寫的比用畫的會來得容易和明白,但是,不經訓練學習或翻譯,文字就會形成一個新難題;我不懂法文的情況下,那支歪腰煙斗的確比那排文字來得清楚和可靠許多。所以否定美學中,語言文字變成最重要的媒材,1916年的達達主義(Dadaism)是、1962年的激浪派(Fluxus)更是,許多宣言、詩、批判理論、聲音、現成物混雜行為表演等等,這麼積極衝撞既定藝術形式,已成為當今社會性藝術的瑪莉歐;但是,一旦缺乏文字論說,否定的概念只是虛無,終究現實生活中無法否定的存在。在真實生活中人們只會發現勞動痕跡,而插接在身體的腦袋只是通向不明的一支鑰匙;當面對陌生不明自然會產生恐懼或小心翼翼,於是人類開始使用腦袋去假借許多物質來試探不明。
藉由這幅有趣的世界名畫,試著反言若正來進行真物觀察,並透過標本製作方式來完成"真的,這不是一只煙斗"的系列創作。真物是指現實中的工具或物件或物質,是一種具備質量和體積於空間之中的存在,於自然人身之外。不管自然真物或人工真物一律屬於客體,但與主體的人一旦經過長時間溝通、深入思論、有時,甚至物人合體,譬如假牙、義肢等等,這真物便開始產生異化變質,形成具有精神性的物質,與原來現實中的物質不同。可能工作性質或習性喜好,發現充斥自己生活的真物多與勞動相關,可惜沒有煙斗;不管要過濾茶渣的小濾網、刮漆刀、煎匙、鐵鏟、鐵鍬、推刀、烤盤、飯匙、拉把等等,這些東西原本用於我生活所需,也許經過時間、壞掉、不好用、有替代品、工作轉換等等,便被擱置在生活的浪潮底下。
過去創作,不管大大小小各式紙箱、報紙、書刊、DM、樹葉、文件、紙袋、紙盒、衣物、床鋪、畫布等等材料,基本上都有一個完善鋪面來讓我揮灑,而現在這些小真物比較沒有那種完善的鋪面。過去,多以顏料塗抹簡單色塊在這些紙箱等平版物質上面,這次在這些小真物上面有比較多具象的圖畫描繪,但是對我來說,這和過去所畫沒有太大差異;凡人對物能夠細漫觀察,很多事件過程就變得有證可循,人心也容易依此產生呼應的道理,此為"物的理"。不管我畫了什麼,重要的是透過畫畫這個行為,試圖讓物的理能夠昭然不惑於心,如此而已。(201605.L)
> 馬格利特之"這不是一支煙斗"
> 真的,這不是一支煙斗(圖錄)
[物的理 SubstanceR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