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有大漢溪、新店溪和基隆河三大支流,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流,也是台灣第三大河流。大漢溪水系歷經宜蘭縣、新竹縣和桃園再進入台北盆地,而當基隆河水系彎繞過瑞芳山區,再經由基隆進入台北盆地。只有新店溪水系沒有超出台北的範圍,但新店溪水系的面積,約有台北盆地的三倍大,衡量時間後,便以新店溪作為這次「窮繞」的對象。
〈窮繞新店溪〉為一件地理觀看的行動計畫。範圍涵蓋三溪、二區和一大圈共六條路線,於二〇二〇年一至三月份逐一進行行動,時至六月底尚在進行所採集的資料概念產出和後製整理。三溪包括南勢溪、北勢溪和景美溪三條路線。二區是指短流區及平原區,前者涵蓋多條較短的溪流,但大多介於山地和盆地邊緣,地貌情況相似於景美溪,而後者則位於景美溪口到新店溪口之間的城市裡面。三溪的環境較為自然原始,而平原區大概已經被水泥城市完全蓋住,其支流露出地表的往往也形同大條的臭水溝,至於短流區與景美溪下游,已經從自然的岩石,變成城市的水泥狀態。
另外有一條是外大圈路線,主要是騎到南勢溪分水嶺外的路線,這線大致沿著大漢溪、蘭陽溪以及北勢溪曲折繞成。為了使日常產出有意義的行為,「窮繞」的意思,便以自身的徒步或平時代步用的機車,想方設法去完成自己所設定的行走路線,而這路線或多或少都意味著有一種美的嚮往。除了騎一般台線鄉道,平地或山區也有更多幾乎細數不完的各種產業道路。
當一個人騎著機車在山林、在城市的路上,透過耗掉時間、耗掉機油,以輾過山丘溪谷去看看世俗風情,過程難免會產出許多理解或不可理解的想像;這一路也都帶著一般旅行者會有的風險,面對未知的人造景觀或野性的大自然環境,時而惶恐、時而驚喜。想盡了現實的和抽象的,體會了窮繞的意義似乎僅在於窮繞自身。最後留下的紀錄,有地圖、文字、影片、照片、筆記和石頭標本等。
不過這些行動紀錄,都將化為數位訊號,並透過展覽現場這張海報所附加的QR Code連結,讓展覽去延伸更細的意義。當YouTube、Instagram、Facebook或更早的blog型態網絡,已經從一種交際媒體,演變成一種新的大眾媒體時;如何在朋友群組中安插藝術討論或欣賞,不管長篇大論或是簡短片語...有意識透過看似日常的遊山玩水行為,去審視和抵抗主流規範下的不正義醜陋地貌,注入一種無時差的社會和環境關注行動,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被試圖融入藝術的呈現裡面;這些宏觀現實主義的美學價值,正得到史上最沒有成本壓力的傳播力量,我想這些日常中的訊息安插已是當代藝術一種必要的意外。
淡水河 大漢溪 新店溪 基隆河 台北盆地 南勢溪 北勢溪 景美溪 蘭陽溪 標本 宏觀 現實主義 當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