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阿公店溪b




因為阿公店溪直線長度僅只二十公里,所以將這溪僅區分下游與上游,外加源頭總共三段,以此來試著描繪它可能的地景地質脈絡。九月二十三日的早上九點,沿著阿公店溪上溯,經過小岡山南側進入水庫的壩堤前緣,順著水庫後面一些產業道路騎入了水庫集水區,繞了一大圈,然後越過大小岡山之間的山隙,再回到岡山平原。全長約四十幾公里。

 

當大概過了瓊子林,一路向東騎在壩堤前緣段落時候,此地海拔是相對為較高的台地,這屬砂礫泥的堆積層,地質整體顏色明顯略黃。而騎進水庫集水區的後面山丘,發現地表土層已經轉成灰白泥砂混雜石灰岩的地質,直到騎過山隙一地,顏色才明顯回復略黃的砂礫泥的地質。最後回到水泥建築林立的市區。

 

到底,一條水流是怎樣越過月世界的惡地,才輾轉岡山到達它的溪口?

 

阿公店溪的上游,主要位在燕巢與田寮交界一地,這裡都算月世界地形。全境崎嶇的低矮丘陵,可以看到它基本地質多為膠結鬆散的泥和細砂,以及灰白色砂質石灰岩,也偶現頁岩,想像它似乎經歷過海底沙灘及潟湖地形後,被隆起再被侵蝕而成的狀態。

 

月世界地形被稱為惡地,可能以傳統農作角度來說,事實,這些鹼性土壤除了邊坡面會受侵蝕快速坍塌之外,坪頂和溝底大都長了密密麻麻的植物,比如香蕉樹、刺竹叢、芭樂以及銀合歡等等,但更多不認識的野草和樹叢,都滿佈在所有低矮山嶺之間。

 

除了地質鬆散、顏色灰白之外,月世界地形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形狀;原本平頭式的頂部,容易因為雨水沖刷而開始崩塌,又因為太陽太大而乾裂硬化,如此日復一日,使邊坡溝渠不斷加大加深,使原本平頂的地形,變成連續疊加不斷的尖銳三角形。

 

在騎繞的過程中,發現大、小岡山的頂部,和柴山、半屏山一樣,都有一層厚厚的灰白石灰岩地層,但查看之後,初步發現大、小岡山頂部的石灰岩有更多還沒消融的白色珊瑚礁,顯現了這地的地質生成年代晚於柴山和半屏山。


雖然大、小岡山之間有個相對較低的山隙,但它還是高於東側的淺山台地和西側的沖積平原,這可能說明了小岡山、山隙和大岡山是受同一個力道給翻翹成一長條高低不一的山塊。而這也形成岡山溪與阿公店溪上游一條鮮明的分水嶺。



騎繞與挖坑  醒村到樂群村  

下游-阿公店溪a  源頭-阿公店溪c

流域地質物 

坑口環境-挖坑a  坑形與液化層-挖坑b  一塊陶片-挖坑c

分水嶺地帶-補註a  地形變遷與泥火山-補註b  月世界植物-補註c  岡山沒羊-補註d 



西流溪WestFlowingRivers

[看山 Unknown]

正在進行中 . 檔案目錄 評論 . 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