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繞阿公店溪,分三天三段進行。九月二十二日是第一天的騎繞,起點是從樂群村向下游溪口的永安海岸騎去,然後再幾乎原路折回了樂群村;時間從下午四點三十分到晚上七點多。
阿公店溪的下游可從這大小岡山一條分水嶺的最南邊繞出,並流進較低的西邊沖積平原,這裡的平原地質以泥和細砂為主,而從現在阿公店溪的沿途溪底,可以看見來自上游一些相對堅硬的泥砂礫岩散置在河床裡。
當溪流彎繞到岡山市區,剛好呈現一個ㄩ的形狀,與北邊下來的岡山溪匯流向西。這裡的現在河道,百年前台灣堡圖裡的河道幾乎已經兩樣,而西部沖積平原的地質分野,基本以平行於海岸線做南北向的分布為主。
比如阿公店溪匯接岡山溪再到台十七線之前,是屬一片近代的砂礫泥的沖積層地質。而過台十七線後繼續向西,處處可見一大格一大格的魚塭田,這屬古河口的沈積層,古砂層成為這沈積地的主要。如果再繼續到阿公店溪溪口的永安海岸,所見地表則全為沙礫清晰的砂土,屬新砂層的河海雙向沖積地質。古早阿公店溪的溪口原本與二仁溪溪口是一起衝進一個大潟湖,並一起將它演變成鹽田、魚塭、濕地、興達港。然後再前後脫離這塊潟湖,各自找路徑各自成河出海。
全世界的河流路徑看起來都長得彎彎曲曲的,在平原的地方,曲流的跨距相對更大。台灣的溪流通常會大量運輸山區泥沙礫石下來,一段時間後,河道容易高於周邊的平原,並漫淹氾濫進而改道;而曲流之處也會出現截彎取直並易地循環的現象,所留下的彎曲河道即變成牛軛形狀的湖,這算是台灣溪流在西部平原裡,屬大自然運作的日常。
今日台灣高度開發的西部平原,事實上已經不容易看見大自然現象中,因曲流斷源或截彎取直後,所造成的牛軛湖遺留。還有,為了固化城市發展所建構的形狀,河道兩岸都被控固力起來,這造成了台灣河岸、海岸最大的風景印象。
而來到岡山,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河道兩岸的水泥堤防,以及每座跨過阿公店溪的橋,都是誇張高聳而狹窄,像是防禦嚴密的壕溝工事。一條河流最漂亮的地方都來自於它自己彎繞的曲線,但我們社會最大的力氣就是想辦法以所謂最有效益的建設在建構我們的風景。
分水嶺地帶-補註a 地形變遷與泥火山-補註b 月世界植物-補註c 岡山沒羊-補註d
~